蜂蜜等蜂产品中检出含有防腐剂苯甲酸是咋回事

原本没必要添加防腐剂的蜂产品却被检出苯甲酸。日前,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新一批抽检不合格食品名单,上海某著名蜂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蜂蜜就在其中。
蜂蜜等蜂产品中检出含有防腐剂苯甲酸是咋回事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防腐剂,在食品行业违规或超标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已是通病。

那么蜂蜜中被检出苯甲酸是怎么一回事?其是否对人体有危害?为此《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蜂产品多次被检出苯甲酸

  
1、甘肃省食药监局日前对全省范围内生产经营的43批次蜂产品、56批次糕点、54批次酒类进行了监督抽检,其中,抽检合格样品144批次,不合格样品9批次。

在不合格产品中,蜂蜜不合格5批次,其中湖北省随州市集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集蜂堂荆条蜂蜜、集蜂堂枣花蜂蜜、集蜂堂益母草蜂蜜因检出苯甲酸而被下架召回。

据抽检信息显示,上海冠生园蜂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冠生园蜂蜜也被检出苯甲酸。
  
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8月公布的一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显示,在共抽检7批次蜂产品中,标识为四川天策蜂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蜂乳(新品)、人参蜂王浆制品新品,标识为广汉市蜀花蜂产品厂生产的蜀花蜂乳、蜀花人参蜂王浆制品等4批次含有防腐剂苯甲酸。
  
3、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6月在其官网发布的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称,共抽检了蜂产品等22大类食品,其中,蜂产品抽检结果显示样品不合格率为6.47%,不合格项目涉及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苯甲酸等。

其中,平陆县田园蜂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蜂蜜被检出苯甲酸,含量为2.0克/千克。
  

苯甲酸具有内源性性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蒋卓勤表示,苯甲酸及其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在一定条件下能对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并可以在体内很快被吸收,以马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少量的苯甲酸不会有蓄积作用,但由于主要解毒代谢都在肝脏中进行,对于肝脏功能衰弱者,少量苯甲酸会加重肝脏负担而危害人体健康。
  
据记者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抽检蜂产品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标准、法规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而根据这些标准,蜂蜜等不允许检出苯甲酸。

“蜂产品中没有必要添加苯甲酸,因为蜂蜜自身具有杀菌作用,没有防腐必要;而蜂蜜因其酸性、高渗透性以及所含的过氧化酶和溶菌酶等,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和防腐性,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对记者说。
  
上述一家涉事企业也表示,苯甲酸含量完全属于正常水平,且是蜂蜜的内源性物质,含量低微对人体并无影响,况且公司也没有添加包括苯甲酸在内的任何物质。
  
该企业同时表示,古埃及出土的几千年前的蜂蜜尚可食用,足以说明了蜂蜜天然抗菌防腐的作用。天然成熟的蜂蜜含水量只有18%左右,是一种饱和的高糖高渗溶液,许多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中不仅无法获得自己生存所需的水分,而且其自身细胞中的水分也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流失,所以,细菌是很难在蜂蜜中存活的。

大量研究证明,蜂蜜对大肠杆菌、流感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15种致病菌具有抗菌的作用。

因此,纯正的成熟蜂蜜其实是没有保质期的,不过作为食品,蜂蜜标签上大多规定了两年的保质期
  
针对近年来蜂蜜中被检出苯甲酸一事,中国蜂产品协会日前委托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对蜂蜜中的苯甲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共收集了404个真实性蜂蜜样品,涉及国内26省市和地区。

该研究表明,蜂蜜中确实有天然的内源性苯甲酸存在,一般浓度在15mg/kg以下。

此外,中国蜂产品协会还组织企业收集了160个批次的蜂蜜成品和原料,蜂蜜中苯甲酸检出率达到85%以上,检出值一般在0~16mg/kg之间,其中,油菜蜂蜜均有检出。
  
中国蜂产品协会方面表示,苯甲酸如何在蜂蜜中天然形成,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但研究发现,蜂蜜中苯甲酸的含量与蜂蜜品种、原料区域、储存条件、储存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油菜蜂蜜检出率较高,储存时间较长,苯甲酸含量也会有所升高。

因此,在蜂蜜中检出微量的苯甲酸属正常现象
  

建议修订相关标准

  
另据文献记载,苯甲酸广泛存在于大枣、牛乳等产品中。其实早在蜂蜜之前就有过红枣、乳制品群体性检出苯甲酸的案例,且这两种食品按国家标准都是不能添加苯甲酸的。2009年乳制品行业也曾经被媒体报道“乳制品添加苯甲酸”。

对此,专家辟谣表示苯甲酸在牛乳、发酵乳中天然存在,所以乳粉中检出少量的苯甲酸并不必过于担心,这个量既不能防腐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记者了解到,相关组织推荐的苯甲酸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5毫克/千克体重,即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是安全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GB1901-2005)标准对苯甲酸的规定为果酱、调味品、饮料、果酒、胶基糖果等可以进行添加,蜂蜜、红枣、乳制品不允许添加。

但记者梳理发现,红枣和乳制品似乎已经默认可被检出,近年来也没有因检出苯甲酸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现象,但是蜂蜜被检称不合格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应该修订与苯甲酸指标有关的蜂蜜标准,“相关部门应及早修订与蜂蜜有关的标准,企业也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对消费者进行科普,毕竟在大众观念中‘防腐剂’总归对身体不好,蜂蜜作为保健食品被检出‘防腐剂’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中国蜂产品协会人士如是表示。
  
另据了解,中国蜂产品协会日前也召开了蜂蜜工作会,对蜂产品中天然苯甲酸问题进行了讨论。

考虑到天然苯甲酸为蜂蜜中的内源性物质,其微量检出并不等同于违法添加,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充分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苯甲酸作为蜂蜜中的内源性物质属性及本底值,科学、审慎地作出判定,协会也将对研究蜂蜜中苯甲酸本底值的有关情况及建议判定限量报送至了国家相关部门。
  
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近日也开始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征求意见。但记者在征求意见稿中发现,并没有涉及苯甲酸等指标及是否允许检出的相关内容,只是在相关条款里规定“蜂蜜中不应添加任何其他物质”。

 

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