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发现蜂蜜掺糖行业潜规则

本报深圳3月13日电 (申晓萱)为解决“商品同质化和低质化”“优质不能优价”等问题,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正式成立了第三方品质消费测评机构——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发现蜂蜜掺糖行业潜规则
研究院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商品和服务比较试验、消费者评价调查、消费大数据研究应用等工作,提供客观公正的试验和评价结果、按照个性化需求选购好品质商品和服务,构建“品质消费生态圈”,从需求侧的消费升级不断倒逼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引领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品质消费测评工作。开展“中国好品质”品质测评活动,已完成鸡蛋、蜂蜜、酱油的品质测评,发现鸡蛋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蜂蜜掺糖等行业潜规则。

开展消费者评价调查,运用消费者满意度等评价方法,对中高端手机、网约车服务、O2O生鲜等领域开展消费者评价调查,指引消费。开展消费大数据分析,对商品房验收环节的消费纠纷进行分析,发现新建商品房装修存在行政监管漏洞,建议推出消费者验房行业标准。主导制定需求侧品质标准,推动研制系列量化评价标准。

蜂蜜掺糖是蜂蜜行业一个常见现象,这种做法或无害,但对消费者而言,却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对企业信誉也会造成影响。
今年7月,香港消委会对香港市面55款蜂蜜检测结果即发现有14款蜂蜜掺糖。近日,中国台北卫生局也检出了三款纯度不达标的蜂蜜,其中一款甚至完全没有蜂蜜成分。

掺糖技术不断升级
 
从过去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每年抽检蜂蜜的结果来看,蜂蜜的及格率都不高,只有70%左右,而且每年都会检出掺糖的蜂蜜。
 
去年7月广州市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机构工作人员联合发表的《碳-4植物糖超标蜂蜜样品的多维分析》一文中就指出,碳-4植物糖超标样品在市面上仍占有一定比例,甚至存在少量严重超标产品,最高检测结果竟达到82.35%。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蜜蜂与蜂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罗岳雄研究员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市面上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也不一定是真的蜂蜜。”原因在于掺糖技术的“革新”对国家质检部门来说是一道技术门槛。
 
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质量安全研评室研究院的赵静也认同该说法。“现在企业掺假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早些时候掺的是蔗糖,但现在蔗糖很容易检出来。后来就是加高果淀粉糖浆,现在也能检测出来。最近一般添加的是大米糖浆,但目前这一项目的检测技术还不普及。”她说。
 
罗岳雄则指出:“目前新的掺假无法真正辨别,就算拿去美国,也不一定测得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蜂蜜的检测技术升级与企业的掺假技术在赛跑。


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