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西安蜂蜜凉粽子

蜂蜜凉粽子是陕西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流行的汉族传统小吃。端午节节日食俗。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历史悠久的西安蜂蜜凉粽子

蜂蜜凉粽子在历史


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述当时唐长安城里“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唐元稹诗云:“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这些都充分说明,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上自宫廷,下至市肆民间,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风味佳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蜂蜜凉粽子。所以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历史最悠久当之无愧。

蜂蜜凉粽子的做法
 

1.把糯米用水洗净,在水中泡约3小时。将虎皮叶洗净,用温水泡软,整理好。每个粽子用3至4张虎皮叶,将叶子排成宽约13厘米、长约33厘米的包皮,中间窝成底尖上圆的锥形兜,然后装放糯米250克,再将叶尾折回,包严,用麻绳扎牢。共包10个。

2.在大铁锅内倒入清水约15000克,锅底放小铁箅1个,将粽子排放在上面,用森析压实,加盖。旺头烧开后煮60分钟,改用小火焖煮约3小时(在煮的过程中,应根据锅内水的消耗情况,需加水2至3次)。煮熟后在锅内泡约6小时,捞出凉景凉。

3.把蜂蜜与黄桂酱凋和均匀。将粽子剥去包皮,用丝线勒成10厘米的薄片,放在碟内,浇上蜂蜜与黄桂酱即成。


感谢您阅读,本文仅供参考!